close

2018北京最新時事政治:2017年國傢科技獎獲獎項目巡禮:解密創新之路

北京公務員考試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一點通、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北京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傢提供2018北京最新時事政治:2017年國傢科技獎獲獎項目巡禮:解密創新之路,更多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招考信息歡迎訪問北京公務員考試頻道。

聽!創新英雄們這麼說

2017年度國傢科技獎獲獎項目巡禮(上)

1月8日,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兩位科學傢獲得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35項國傢自然科學獎、66項國傢技術發明獎、170項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不斷刷新中國創造的高度,彰顯我國的創新自信。而這些成果的締造者們,大多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科研初心,為創新型國傢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傾盡心血。科技視野版將聚焦他們,解密他們的創新之路,敬請關註。

台中市抽化糞池 編 者

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唐本忠

熱愛工作就成功瞭一半

創新感言:新的概念可以引領新的發展潮流、開辟新的研究領域。革命性的觀念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為鼓勵原創發現,必須鼓勵挑戰精神和培育創新文化。因為科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顛覆 常識 ,通過概念突破而開辟新領域、創造新知識。

獲獎項目:台中水肥清運各級學校抽化糞池聚集誘導發光

做科研,既要努力 站 上巨人的肩膀,也要勇於挑戰權威、把巨人 踩 在腳下。 這是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17年前,他和團隊挑戰傳統理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瞭 聚集誘導發光 概念,並通過辛勤耕耘開辟瞭有機發光材料研究的新方向。2018年,憑借在 聚集誘導發光 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唐本忠團隊獲得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上帝不會隨便打電話 。 聚集誘導發光 現象的發現離不開團隊長期的研究積累

簡要地說, 聚集誘導發光 是指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反而比單分子狀態更強的現象。在唐本忠團隊發現該現象之前,科學傢一直相信 聚集猝滅發光 理論,即發光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強度減弱甚至完全消失。

通常,有機發光材料在聚集態或固態下使用,因此 聚集猝滅發光 現象很大程度上限制瞭發光材料的應用范圍。 聚集猝滅發光 理論像一個魔咒,框住瞭人們的思想,很多科學傢嘗試尋找隔離分子使發光不被猝滅的方法,但都收效有限。

2001年,唐本忠和他的學生在實驗中,意外發現瞭一種與 聚集猝滅發光 截然相反的現象,即一類有機分子在溶液中不發光,而聚集後發光顯著增強。唐本忠敏銳地意識到其中可能包含著獨特的意義,經過仔細研究和多次實驗,他創造性地提出瞭 聚集誘導發光 概念。

有時候,做研究需要跳出現有的思維框框,如果你觀察到與既有經驗不一樣的現象,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回避,而應該非常興奮地去追根溯源。 唐本忠說。

上帝不會隨便打電話。 唐本忠說, 聚集誘導發光 現象發現看似偶然,實際上離不開團隊長期的研究積累。

為解開某些有機分子在聚集態下發光的謎團,那段時間,唐本忠廢寢忘食地思考這個問題。最終,經過大量實驗和卓有成效的討論,他帶領的團隊提出瞭解釋模型,即 聚集誘導發光 現象的產生是由於分子內運動的受限所造成的,這一解釋得到瞭科學界的普遍認可。

聚集誘導發光 是我國科學傢率先提出的原創性概念,開辟瞭發光材料的新領域。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傢和地區超過1500個研究單位的科學傢進入該領域。

熱愛你的工作!做到這點,你就成功瞭一半

原創的科研就像刨一口井,越往下發現的泉眼越多。如果隻是跟蹤而無超越,思路早晚會枯竭 ,唐本忠說。目前,唐本忠團隊制備瞭一系列高性能的 聚集誘導發光 材料,並與不同領域科研人員合作,推進這類材料在光電、傳感、生物、醫療等諸多領域的應用。

唐本忠最初的夢想並不是做化學傢。中學時代,他熱愛文學,還為學校文工團寫過劇本。1977年,在哥哥的建議下,他報考瞭理工專業。與高分子科學結緣,還緣於他有機化學考得不錯,被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招生的老師看中,從而被招入該校。

畢業後,我又被國傢公派到日本而不是我想去的美國留學,我的人生好像很多時候都是 被選擇 的。 唐本忠說。面對 被選擇 的人生,唐本忠有自己的心得和理念 愛上所做的工作 。

在華南工學院的4年,為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唐本忠暑假沒有回過一次傢,基本在圖書館裡度過。在香港科技大學做研究,他的實驗室經常深更半夜都燈火通明。

曾有人問唐本忠做出好研究的秘訣,他的回答是: 熱愛你的工作!做到這點,你就成功瞭一半。

在唐本忠看來,現在青年人學習環境和條件比以前好多瞭,應該集中精力打牢基礎。 一些科研人員追求 短、平、快 的熱門研究,難以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重大的科學問題,從而難以真正做出具有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青年人要有做原創研究的自覺和膽識,全社會也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 唐本忠說。本報記者 喻思南
arrow
arrow

    jlr915vh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