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擁江發展 大杭州實現新跨越

2017年6月9日,杭州市委城市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擁江發展戰略。錢塘江將從自古以來的“城邊江”變為“城中江”,杭州的城市空間佈局也將實現從“三面雲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過”的嬗變。

今年1月3日,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要以錢塘江綜合保護與利用為重點,在推進擁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日前,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組織專傢學者開展研究,為杭州推進“擁江發展”戰略獻計獻策。

發揮區域中心作用 圍繞“長三角”做文章

沈遲 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

發展中心副主任

我認為,“擁江發展”實際上是杭州區域協調發展的一部分。 “跨江”和“擁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擁江”,這個河流就是城市的內河瞭;而“跨江”,這個(河流)就是城市的點綴。這裡涉及城市化該走怎樣的路徑的問題。我們的城市化應該是在資源環境約束的前提下,與經濟發展的特征相匹配的。應該更強調分工的不同,上遊更加註重生態保護,而把經濟重心放在下遊。

從杭州的角度看,可以在“擁江發展”上發揮好區域中心的作用,對上遊地區提供包括人口接納和財政統籌等方面的支持。從大的尺度上看,杭州還是要有更大的心胸去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做文章,聯合寧波、上海城市集群的力量,這樣更能展現國際化的一面。

從文化產業看“擁江發展”

蔣宏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毫無疑問,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文化產業是不可缺少的。文化產業具有兩種特性,一是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特性和教育教化功能,二是具有經濟的特性和價值。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區別在於滿足“硬需要”和滿足“軟需要”的分別。工業時代,是滿足“硬需”,而後工業時代則更偏向滿足“軟需”。現在很多發達國傢的文化產業產值已經達到或者超過瞭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傢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文化產業是一種可以實現“無中生有”和“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如果資源擺對瞭,就可以成為戰略資源,變為優秀的東西。從文化產業的產業分類來說,既有傳統文化的增長極,也有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技術基礎的新興文化產業增長極,但是都離不開不斷創新。

杭州有智慧城市治理下的閑暇觀光文化,還有突出青山綠水的鄉愁文化。不同的地域和區位的優勢融合成一些美妙的結合,既有城市的味道,又有鄉村的味道。在文化傳承的發掘與發展這一點上,杭州做得比較好。杭州擁江發展戰略要繼續做好城市中的“鄉村”和鄉村中的“城市”兩篇大文章,使之成為一種范式和品牌。

擁江發展需要在開發區域內制定一個統一標準,這個標準不僅僅是政策法規的,還應當包括制定與文化創意的具體產業、行業和產品的標準與規定。隻有這樣的規定才能打造出能可復制的東西,因為標準與制度的文化才是未來文化產業走向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路徑。西方的很多文化產業和產品,它在推向世界的時候,都是以一種標準的方式進行推廣的。所以如何在錢塘江未來的發展中設定一個新的標準非常重要。關鍵問題是如何挖掘錢塘江流域在江、江岸以及腹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價值,以“天工開物”的理念和精神,讓自然和人文的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並通過綜合開發產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價值。

基於上面的認識,城市規劃需要關註以下幾個重點問題:一是遵循《天工開物》的思想,敬畏自然生態,縱向立體開發“江-岸-道-街-城(城鄉)”,從江面到腹地的資源整合性的連體開發。二是,以錢江流域不同區域(縣鎮)的自然環境和鄉土人文特點進行全流域橫向的資源挖掘與活化,形成區域性不同特色的珍珠鏈。如果通過“擁江發展”、打造世界名城,通過文化產業能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某種感覺,發揚江浙文化的某些特色,將文創產業和文旅產業有機結合,將會產生積極的經濟效益並放大社會意義和輻射國際影響。

世界名城從不拒絕歷史和傳統,且無不高度重視保留深沉有韻味的城市文化。

杭州應註重培育城市高級功能

羅守貴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杭州的“擁江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問題,更需要思考杭州城市本身需要什麼?

最近,我在觀察杭州和其他城市信息流的強度。發現有些城市之間的聯系非常強,有些城市則非常弱。這些信息流可以分成幾大類,有的是反映兩個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有的是兩個城市的經濟合作和社會文化交往,第三類是兩個城市之間的企業的關系,第四類是兩個城市之間政府的交流關系,第五類是社交媒體上兩個城市之間的互動。

我用Goo台中抽水肥價格gle搜索瞭紐約、巴黎、東京、北京、上海、廣州等,觀察這幾個城市兩兩之間的聯系強度,可以看到的是杭州與這些城市相比還是比較弱的,紐約與其他城市之間的聯系總強度是最強的,下來是倫敦、巴黎、東京、上海、北京。這是我之前用英文、日文、法文加權以後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看出,杭州和其他城市聯系度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這個很能說明問題,我推測可能杭州的某些高級功能有缺失。

上海建設的幾個中心得到瞭國傢的支持,比如說,上海航運中心的建設。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之前,上海的航運中心地位並不明顯。中央決定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大型航運樞紐,以後上海的發展大大加快瞭。在2000年之前,香港、新加坡、韓國的釜山甚至臺灣高雄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都是高於上海的,上海當時是世界第六位。但是洋山港做起來以後,上海在2010年超過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口,這種航運樞紐功能便是城市高級功能的一個方面。這對杭州來說,值得借鑒的經驗是,根據杭州城市地位,要瞄準世界重要節點城市,通過培育高級城市功能來實現這個目標。

杭州可以構建哪些高級功能,依據是什麼。在這方面,杭州要處理好和上海的關系。在某些專項的城市功能方面,可以發揮優勢,杭州某些單項城市台中清化糞池推薦功能可以形成全國甚至全球的優勢。這種高級功能必須更多基於市場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這種高級功能最好是增量,而不是和周圍城市的一個存量的競爭;這種高級功能最好是基於區域資源稟賦和文化傳統來建立的。

具體有哪些高級功能?我覺得可以有教育中心、健康醫療中心、產業升級的支撐中心、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孕育中心。第一,教育中心。如果杭州能夠引進、能夠培育高水平的大學、高水平的中小學,相信對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巨大,包括培訓行業,這個城市功能值得杭州去進一步挖掘發展。第二,健康醫療中心。中國高端醫療服務的缺乏,現在已有國外的養老機構進入中國,其每年收費起步就是二十幾萬元人民幣。杭州是個宜居城市,醫療這個行業發展前景遠大。第三,產業升級的支撐中心,浙江的產業發展水平高且規模大,市場占有率高,而且杭州的科研高教資源比較豐富,作為省會城市,它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其產業升級的支撐中心功能。第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孕育中心,我是從杭州的城市特質中看到的,阿裡的電商顛覆瞭整個商業業態,杭州有潛質孕育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將來的城市發展不是我們以前說的腹地經濟,將來城市的輻射可以影響到很遠的地方而不是局限在城市周圍有限的空間范圍。像杭州這樣的大城市應該去發展這些高級功能,避免和較小城市的同質化。

容積率儲備和點狀開發項目形成聯動

趙城琦 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員

我是從小喝錢塘江的水長大的,整個流域的文化特性是滲透在我的骨子裡面的。“擁江發展”這個提法,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據我的瞭解,這種規劃思想是在日本1968年前反復出現過的。1968年《日本新都市規劃法》制定,使得整個規劃行業慢慢形成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模式。這個前後之間的規劃文本和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前一個階段,還是以空間規劃、產業佈局、功能分區為主,後一個階段,更多的是組織論、系統論和過程發展論,所有這些細化的制度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對於擁江發展戰略,我提幾個方面建議:

第一,建立“非連續統一帶”的構想。杭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自然存在一個空間上的非連續性,“非連續統一帶”是統一在這個三江貫穿的流域經濟區中。在政策方面實現多元統一。統一,指的是統一在整個流域經濟發展的大原則之下。多元,指的是上下遊不同地區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第二,建立東西兩極聯動機制。往東走,肯定是承受比較大的開發壓力,而西邊的旅遊西進,它的開發肯定會受到一些限制。在東區,它還是以政府和市場為主導的新城開發。我提出一個共同體原理,共同體原理是有別於政府統領和市場原則之外的第三種原理,它由政府和開發商和當地居民共同議定。

基於這個原理,可以聯動開發東西兩極。我們在東區開發的時候能不能形成一些容積率的儲備,把這個容積率儲備和西部的點狀開發項目形成聯動。因為如果完全讓資本進入西邊城市開發的話,它的獲利空間是非常小的。要給這些資本設立一種獎勵機制,就是你給在東邊幹一點什麼事,我就在西邊獎勵你一點什麼東西,或者說你要拿到東部一個項目的開發權利,就必須在西部接手一個項目。

第三,提供組織性保障。這裡的組織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跨區縣行政單元的協同,二是多元主體參與。比如,在上遊不能完全靠開發商進行開發,一定會發生與原來的產權人和政府的利益再分配。

國際城市濱水廊道開發實踐及其對杭州擁江發展的啟示

陸邵明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一、關於城市濱水發展的有關國際經驗

從世界各個地區的經驗來看,濱水廊道通常是人類聚居區域。從2011年到2025年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人口分佈的對比來看,濱水區域會越來越集中,這是一個世界人口分佈的基本趨勢。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濱水區域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積淀。國外濱水廊道及其濱水區有其發展的特點。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零星的開發階段。濱水標志性建築和濱水開放空間的建構,這和我們現在的情況有點相似。第二個階段是公共區域和城市濱水區域的銜接。第三個階段是修復濱水公共空間,營造城市特色,為滿足地方的消費需求,應對生態危機。第四階段也就是90年代,那時候是各種功能的平衡,文化環境、經濟和生活質量的平衡,尤其指向瞭生活質量,這是濱水區域基本的發展規律。這一發展規律表明,濱水區的開發建設是一個因時而異、分階段、分步驟的漸進過程。

例如泰晤士河廊道發展經驗。泰晤士河廊道從倫敦市區一直延伸到泰晤士灣口地區。泰晤士河廊道規劃有三個目的:保持經濟的增長、為瞭社會的平等共享、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具體實施與開發運作來看,泰晤士河廊道發展主要有三點經驗。其一,深思熟慮的開發策略,包括一些規劃設計。這一區域每年都有開發運作的總結報告。在這個報告裡面,包括廊道地區及其附近地區的年度計劃與策略。其二,重視濱水區域特色的保護管理;在規劃策略上對舊城區、郊區小鎮、鄉村、濕地生態保護區等采取瞭不同的策略;在管理上重視保持每一區域濱水地區的各自特色。其三,合理的開發思路和運作機制。在運作模式上他們總結出公私結合的開發模式。泰晤士廊道因地制宜、分類引導、協同發展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針對“擁江發展”的幾個建議

1.杭州“擁江發展”守住生態是底線。放到長三角區域中整體來看,杭州“擁江發展”有機遇有挑戰。長三角總體規劃中就考慮到建立上海——杭州——金華這一發展廊道。其實與杭州的“擁江發展”是相匹配的。我覺得可以納入到整個區域裡面。從時局來說,目前也是有瞭一定的機遇,包括東部大江東集聚區和西部的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建設,這對以後沿錢塘江發展有一定支撐。同時,目前錢塘江兩側發展瞭很多特色小城鎮與美麗鄉村。在未來的擁江發展,將這些點組合成網絡結構與協調發展是存在可能性的。同時存在挑戰,沿江佈局的杭黃鐵路,對既有生態景觀有挑戰。到目前為止,杭州的生活用水大部分來自錢塘江的這一取水口。但是,在錢塘江的上遊兩側還存在著各種低小散的污染企業、碼頭、堆場等。這直接影響到我們杭州市民飲用水的品質與生活健康。所以擁江發展,生態保護是底線。

2.協調好錢塘江兩岸城鎮台中洗水塔風貌與建築風格。目前兩岸存在著不少問題:鄉村與城鎮、老城區與濱江新城、景觀保護區與開發區、大尺度的橋梁基礎設施與地域建築等等存在不協調不和諧的地方。如何規避?可以借鑒西方的經驗,做好分類分區規劃引導,因地制宜保護發展。針對主城區、新區、集鎮、鄉村、風景名勝保護區等特別是交界處,需要制定好保留、整改、拆除與新增的風貌建設與控制導則。

3.突出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的保護發展模式。當前第一要務,設立保護發展運作機構。無論是哪一個國際濱水城市的發展,濱水區域的建設運作都需要有牽頭單位的。有瞭這個牽頭單位的主體,可以開展前期研究策劃與規劃工作,可以牽頭去協調其他相關部門,可以落實責任推進項目的建設。其中要理清運作主體與服務主體的區別。也就是,擁江發展究竟是為誰發展,為瞭開發商?為政府?為遊客?最終應該是為瞭本地居民這一主體。然後,是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以及分步驟的合理的實施計劃,鼓勵自下而上的參與,結合浙江的特點,去吸引更多的資金與民間的活力。當然,擁江發展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納入的百寶箱,需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問題、重點產業以及重點項目。從國際經驗與錢塘江的情況來看,需要做好前期的研究,提出基於特色的城市設計導則。從自然山水看錢塘江,需要合理設置觀景點與景點,使得富春江山居美景能夠真實地呈現在錢塘江兩岸。從歷史文化看錢塘江,需要充分挖掘各種文化記憶,使得沿江豐富多樣的文化能夠傳承活化。從城鄉關系看錢塘江,需要融合互補兩種文明,發展哪些合適的產業,從而展現浙派特色的田園城鎮。

總之,擁江發展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也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是兩者協作。需要政府的引導與主導,依靠企業傢的共同創造,多傾聽老百姓的聲音,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的持續漸進的發展,才能塑造和諧的錢塘江美景。
arrow
arrow

    jlr915vh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